携手·同心·共创未来
​服务热线:0571-88262111
Pursuit of quality
品质卓越不凡·服务尽善尽美
您所在的位置:
加快探索智慧交通建设的步伐,让城市“血脉畅通”

面对交通拥堵与停车难这两大城市交通顽疾,中国正加快探索智慧交通建设,利用交通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的血脉畅通起来。  

作为中国一家成立4年多的互联网平台,“滴滴出行”已在城市交通出行上积累了海量数据。公司副总裁章文嵩告诉记者,公司现已与沈阳、武汉、济南、贵阳等地合作,共同打造智能交通云平台,设计高效的智能交通管控方案,提高道路利用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这个平台综合交通部门与“滴滴出行”的数据,能对路况进行预测,提供路径规划、智能信号灯等方面的服务。据介绍,在运力调度方面,“滴滴出行”已能实现提前15分钟预测供需情况,准确率超过88%,根据预测可缓解可能发生的交通拥堵。

  

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搭建平台,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引入大数据开发利用,打破条块分割的状态,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人们出行的智慧化水平,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中国交通运输部今年4月印发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深化政府与企业间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新生态,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  

日前在沈阳召开的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可知,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正孕育着发展机遇,有业内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700亿元,未来5年内将保持30%左右的高增速,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中国多地在智能化停车上也进行了探索。ETCP停车、PP停车、深圳的宜停车……停车APP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帮助人们搜索停车位信息。此前部分城市路侧停车影响交通、乱收费等令人头疼的问题得到了缓解。  

杭州、合肥、济南等地积极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停车阳光缴费”,杭州市区已完成社会公共停车场库中9万余个停车泊位的实时数据接入,智慧停车诱导服务覆盖泊位总数已扩展到10.4万余个。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院发展合作部主任李德芬说,有形的交通网络与无形的互联网充分结合提供信息,人们的出行才能更加高效便捷。中国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将逐步缓解出行难、停车难的交通顽疾。